智能写作-人工智能写作的作品具有艺术创造力吗?

编辑:pitaya02        日期:2020-09-09


由 AI机器人“小冰”创作和出版的诗集《失去玻璃窗户的阳光》。数据图片

"热点观察"——当文艺创作遭遇到人工智能

在中央美术学院2019届硕士毕业生中,夏语冰是其中之一。在毕业前夕,夏语冰和其他同学一起创作了一幅作品,参加了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夏语冰的创作,得到中央美院教师的高度肯定。学校的邱志杰教授专门为她的作品写了一大段赞扬的评论。另外一个教授,在夏语冰的启发下,也专门为她写了一首歌。

六月十五日,夏语冰将赴杭州参加跨境艺术展;七月五日,夏语冰将作为画家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个人画展。

但夏语冰并不是真实的真人。它是一个由微软开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微软公司把这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叫做“小冰”,这个机器人已经培养了22个月。小冰作为一名“画家”,从一开始的丑陋画风,到后来的缓慢升华,成长的过程和人类对艺术的追求一样,经历了漫长、痛苦和艰辛。通过22个月的学习与培养,小冰的画作,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才通过破格录取,化名“夏语冰”参加了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画展。

近两年来,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除了亲眼目睹小冰的画作,欣赏小冰的诗歌,听着谷歌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Magenta的歌曲………等等…等等…,还有什么是 AI (人工智能)能够占领这个传统上被视为人类智慧金字塔顶端的领域呢?

一、写诗画画得好

机器人小冰所写的一首诗《孤陈的城市埋葬在漫长的夜幕中/她回忆起最美的女王/飘零在西落的太阳下/先做一个梦》。发表于两年前的人工智能“少女诗人”小冰,经过不断深入“学习”,现已具备了强大的“创造”能力。只要上传一个图片,给出几个关键字,小冰就可以在10秒钟内为你完成诗歌的初稿。

研究与开发期间,工程师们使用27个别名,将小冰的作品发表在许多网络社区的诗歌讨论区,如报纸,豆瓣,贴吧,天涯,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发现作者是一个机器人。随后,小冰的研发团队从数万首小冰创作的诗歌中挑选出139首结集出版,命名为《阳光打碎玻璃》。

在《少女诗人》小冰“出道”之后,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讨论,因为它与 AlphaGo击败柯洁不同。棋类游戏本质上是一种通过海量数据和超强计算能力来寻找落子最优解的过程,属于“弱人工智能”范畴,但文艺创作完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历来被视为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水岭。

根据微软(亚洲)因特网工程院副院长、微软小冰项目负责人李笛的说法,自1920年以来,为了掌握写诗技巧,小冰学习了519位诗人的现代诗歌,被训练了10000多次。起初,小冰所写的诗并不顺从,后来逐渐发展成“独特的风格、偏好和写作技巧”。然而,诗坛对此并没有给予正面的评价。例如诗人于坚就认为小冰的写作不过是一场语言游戏,“不管出多少句都算不上真诗,因为真诗是有精神的”。

若“诗人”小冰的创作仍然建立在对大量文字的统计和计算基础上,则“画家”小冰的模式已经开始建立在情感计算框架之上。换言之,“画家”小冰不仅拥有智力(智商),而且开始拥有情商(情商),其“创作”的基础是情感的激发。这种模式有两个很明显的特征:会大量使用诱源,而不是让机器复制、拼接现有的视觉元素,再转换为另一种风格再产生,而是需要诱源的帮助才能激发人工智能的新创造。通过学习过去400年艺术史上236位人物画画家的画作,该模型已能独立完成100%的原作。

在此之前,世界上大部分人工智能的发展都是围绕任务驱动、知识路线构建的。但是近年来,对 EQ (EQ)人工智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大科技公司的重视。除微软的冰山一角外,亚马逊也开始希望 Alexa有同情心,百度也提出了“智能体”的概念,要求人工智能更个性化,更“人性化”。AI的构建已经由单纯的智能 Q发展到了“智能+智能”。到那时,人工智能不仅会拥有人类的智慧,也许还会拥有人类的情感。作为人类情感符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当人工智能拥有情感,并能依靠情感刺激进行文艺创作时,人类特有的艺术创造能力将受到极大的挑战。

2.与人类水平相距较远

毋庸置疑,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艺术家,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认同人工智能机器人所写的诗歌、绘画和音乐是一种艺术。由于艺术被视为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其主观情感的表现,而艺术活动则更多地是一个创造过程,它充满了感性色彩,所以人类艺术创作的最大特点就是情绪化。AI是理性的,其整套艺术生产逻辑是以数据为基础的,即使人工智能在文艺创作中加入了情感激励和随机化的元素,但创作内容依然是从大量作品中抽取、分解、组合而成的,这种重构方式不能称之为情感艺术创作。外国也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目前不可能创造出与人的智力相当或超过人的智力的作品,因为极具个性的创造性活动不能被复制。

一方面,人们基于主观情感而“一时难以接受”,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艺术可能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给人类带来的最后一次施展才华的天堂;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文艺领域的“造诣”,仍处于“幼稚”阶段,与人类的文艺创作水平相去甚远,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难以与人类相抗衡。

就拿小冰的画作来说,乍看之下,颇具“艺术色彩”,但细看之下却发现,那些作品仍难以摆脱元素堆积的痕迹。正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主题一样,小冰的作品基本上是在“建筑”“人”“家具”等含糊不清的元素上反复出现。而且即使是键入关键字“城市”,小冰还是会将城市与椅子、钟这样的元素联系起来,画作也不够完整,甚至过于抽象。

当前,人工智能对人类艺术的冲击,仍主要表现在心理层面上。即使这些智能机器人创造了一些被人类认可的“艺术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仍然很难取代艺术家的创作,这是基于人类参与设计的结果。要想揣摩一件艺术作品的深层含义,需要了解创作者的生活经历、社会背景、内心情感,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文艺创作”,总体上还很难使其“作品”具有这种感性色彩。

面临着争论和各种“不看好”,人工智能开发人员显得有些无奈。不管是‘少女诗人’小冰,还是‘画家’小冰,从一开始,我们就把它看作是一个产品,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用人工智能来 PK人类最顶尖的艺术家来证明谁的水平更高。微软(亚洲)因特网工程院人工智能创造和商业部门总经理徐元春坦言,如今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能力,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但他也呼吁人们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工智能创作,希望能“让子弹飞一会儿”,多给人工智能一点成长空间。

3.艺术家不应被单纯的排斥,而应该被利用

AI对人类生存现实基础的改变,迫使人们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作家与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艺术存在的意义以及它们的最终方向等一系列问题。就像艺术评论家李心沫所说的那样,今天,当人类的画作与用人工智能程序绘制的作品已经难以区分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对人工智能视而不见,一味地唯我独尊或排斥人工智能也毫无意义。

随着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的同频共振,艺术领域将发生巨大变化,艺术的边界也将重新塑造,艺术的未来会对艺术家的主体身份产生影响吗?原来只能由人来完成的艺术工作,会不会被人工智能代替?那些问题,只能留给时间去回答。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虽然对文学艺术的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类从现在起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能,丰富自己的文学艺术。在《人工智能》一书中,李开复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只靠记忆和练习就能掌握的程式化、重复的技能将是最不值钱的,几乎必须由机器来完成。在人工智能时代,最能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如对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对艺术和文化的审美和创造性思考,以及基于爱和恨等情感进行互动的能力,都是最有价值的,也是最难替代的。

对于文艺家来说,人工智能技术能帮他们一臂之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在极短的时间内读完人间所有的艺术精华,达到出类拔萃的效果。AI机器人还可以为艺术家们锦上添花,分析材料,强化和丰富艺术表现手法,使其艺术创作更上一层楼,为人类文艺世界增添更加绚丽多彩的色彩,让文化消费者能够体味到更多赏心悦目的艺术美。

举例来说,小冰绘画能力所针对的地面场景就是服装面料的图案设计。在“小冰”人工智能框架的基础上,微软公司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几家最大的纺织面料企业合作,开发了纺织服装图案人工智能设计平台。这个平台可以设计出1026种服装面料的纹样和插图,无需重复设计。此外,小冰还参与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截至目前,已制作节目2800多个小时,覆盖63家广播电视台。

不管是现在的被动输出,还是将来的通过不断深入的学习来实现主动表达,人工智能为人类文学艺术创造提供了多种可能。虽然人们对于人工智能介入文艺创作褒贬不一,但文艺家和人工智能开发者们都有一点共识,那就是:艺术家保留了人类的创造力。

火龙果智能写作是全球第一款中英双语语法检查校对产品,运用火龙果智能写作技术进行错别字文本校对,除错别字校对以外,还可以对语法、标点等进行校对。

火龙果智能写作官网https://www.mypitaya.com

积极拥抱变化,才能更好的应对这个时代


智能写作-写文章不再花心思,拒绝文章内容低质量